昨天無意間轉到年代電視台的「數字台灣」節目,

裡面除了主持人與謝金河以外,

還請到一位華宇集團總管理處的總經理蘇元良先生,

剛好他談到的就與我想寫的論文題目有關:台灣的科技代工業何去何從?

訪問中他提到了他寫的書,

我趕忙上網去查到底是哪本書,

結果是一本名為:「
嗥嗥蒼狼-開拓台灣電子業新版圖」的書,

當然我今天就很努力的出門去買這本書來看囉(再不認真點,看論文要等何時才生得出來....),

裡面提到的一些觀念,

跟我一年前寫的這篇文章有關,

就是說台灣的產業過份強調單一目標、追求短期績效的結果,

造就了過去一二十年風起雲湧的代工產業,

但是路走到這裡,

好像已經面臨相當大的困境,

代工毛利從二三十一直下降至今天的五、六,

還要這樣走下去嗎?

這種大家一窩蜂搶進,

一窩蜂投入單一產品的作法(從過去的PC、NB到現在的手機),

真的對我們是好的嗎?

我覺得在我一年多前寫的這篇文章裡,

似乎就反映出台灣的高等教育也有這樣的趨勢,

單一指標衡量學校良窳的結果,

未來大學是不是都將標準化?

大家都一樣,

沒有創意?

這點恐怕是台灣將面臨的嚴重問題.........



不過這本書我很認真的做筆記,

到目前為止只看了一半(因為要寫論文,所以得做筆記囉!)

看完應該還有更深的體認.......



大學標準化?



教育部日前公布一份根據SCI、SSCI、EI的論文數所做的大學評鑑後,風波即不曾間斷,其中尤以政大被評鑑為第四十八名最讓人跌破眼鏡。不少專家學者對這份評鑑提出批判,認為教育部太過高估這些指標所代表的意義,而不分領域以同一指標作為評鑑標準更將誤導大學發展。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這份評鑑的效應已慢慢發酵,未來恐將導致台灣的大學教育「標準化」,不能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大學教育。



大家對政大排名落後的原因都心知肚明,因為政大多數科系為社會科學,而社會科學中許多領域都涉及文化的差異性,要登上英文期刊並不容易。更何況許多社會科學的學者志不在此,而是以出版著作的方式來發表其研究,這些都不是教育部所用的評鑑指標所能涵蓋者。



為了避免評鑑繼續落後,政大目前已經做出將發展理工科學的策略轉型,但我們要問,這樣的改變值得嗎?誠然,理工科系在目前的國家發展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,而台灣要繼續朝產業轉型努力,也必須加重理工人才培養,但是不是要傾全國之力,一窩蜂的培養理工人才,恐有進一步商榷的必要。尤其政大社會科學背景的歷史悠久,如果只是為了在相關評鑑上能有所表現就策略大轉彎,最後導致台灣的大學發展標準化,毫無差異性可言,那對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將是禍不是福!



對於政大的作法,我們不忍苛責,因為在大學經費緊縮的情況下,如果不積極轉型,恐怕日後還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慮。以今年的大學追求卓越計畫為例,仍為理工與自然科學的天下。因此,要導正這樣的畸形發展,唯有教育部及相關單位出面因勢利導才能奏效,否則,大學標準化的夢魘不遠矣!



轉載自2003-12-12 dare的心情故事新聞台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dy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